欢迎访问《铜仁学院视界》校报 - 铜仁学院  
  
第7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高擎党建引领 铸烙明德印记 奋力书写新时代铜仁学院立德树人新篇章

——铜仁学院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作者:党委书记 李树新查看:140



尊敬的昌虎组长、年举副组长,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各位专家汇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评自建情况,请审议。

    一、学校概况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2006年升格为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坚持“地方性、服务型、特色化、开放态”的转型路径,定位为教学服务型。
  学校占地面积910余亩,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建有10个二级学院和2个特色学院。有本专科及少数民族预科生8674人,共青团员7199人;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693人。36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教育学、民族学、林学等十大学科和视觉传达设计、园林、学前教育等十大专业一体化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教职工988人,其中专任教师543人,博士126人、教授106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有专职思政和党务工作人员138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硕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建有贵州省辅导员工作室、明德网络文化工作室、易班发展中心、全国社科优秀普及教育基地、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贵州省区域一流培育学科、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梵净研究院等思政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团队。

    二、总体思路

    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的共性要求内化为学校的个性主张,提出了“明德印记”的总目标总要求,明确了“红色引擎·四轮驱动”党建+思政的工作思路与措施:即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十大育人工程,涵养大山文化,构建和彰显“明德印记”育人体系与思政特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主要措施

    (一)遵循育人准则,把准思政“总”方向

    大学之道,守正明德。无论处于哪个办学阶段,“明德”始终是我校校训的首要内容和育人的基本准则,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院人,铸就办学的灵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新要求,坚持“四个服务”新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工作生命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赋予“明德”新的时代内涵。遵循“明德印记”的总目标总要求,为培育时代新人把准了总方向。

    (二)坚持党建引领,统揽思政“大”格局

    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明确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为年度重点工作,把思政工作作为党建的主要抓手,实施专项推动。坚持牢牢把握思政工作主导权,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强化政治担当,深入推进组织育人;坚持深化党建带团建,统筹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坚持把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统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协同联动、合力运行”的工作格局。

    (三)实施课程主导,凸显思政“主”渠道

    学校坚持以课程教学为主导,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教育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把思政课纳入重点课程建设。同时,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承载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四)注重环境熏陶,涵养思政“新”风尚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大山、扎根山区,构建大山文化体系;优化校风学风,净化育人环境,持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专业文化环境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等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微校园、易班、青媒等网络育人阵地建设;打造明德与卓越荣誉体系,滋养师生品行、涵养大学风尚。

    (五)加强实践历练,扩展思政“多”领域

    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活动;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实施科教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建设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扩展实践育人边界与领域。

    (六)完善自我塑造,提升思政“高”质量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推行自主学习、项目课程、服务学习、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学分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塑造和个性发展。同时,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深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培养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促进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个性化,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特色亮点

    学校坚持突出“明德印记”的文化性、实践性和示范性,彰显“明德印记”思政特色,呈现出诸多亮点。

    (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塑造大山品格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格养成为目标,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动力,构建“通识+专业+自主+项目”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生动表征了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大山“厚重·包容·灵性”的品格,所谓“大德如山”。凸显了大山特质,彰显了大山文化。
  “山”字中的“一横”表示通识教育,它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优良品质的社会公民,服务学生的人格品质养成。“山”字中“三竖”分别对应专业教育、自主学习和项目课程。中间较长的“一竖”表示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服务学生职业需求;左边的“一竖”表示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学生未来发展;右边的“一竖”表示项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服务学生能力提升。这套新模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创新教育相结合,有形的教学资源与无形的育人元素相结合的鲜明特点。
  据此,学校深入推进新模式的实施,修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各学院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各类读书、讲座、培训、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超过3万余人次。近年来,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面和获奖率明显提升,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特别是荣获了“挑战杯”铜奖6项,其中的志博团队已经形成了年创收3000余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的年均就业率达97%以上,居贵州地方高校前列。近三年考取硕士研究生近300人;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有42名在我校就读。“明德印记”“大山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定格青春映像

    学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精心打造了四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定格大学生们闪亮的青春映像。
  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月。我校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侯长林校长的专著《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荣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开创了省内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月先河,至今已举办25届,参赛作品屡获大奖。承办全省高校街舞大赛,荣获一等奖和先进集体优秀奖。前不久,全省大学生首届戏曲大赛在我校举行,我校代表队技压群芳,获得第一名;在全省高校首届“互联网+思政”优秀网络应用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同时,每年80余个学生社团将举办社团文化节,充分展示社团文化成果。另外,我校是贵州省廉政文化实证研究基地,每年均举办廉政文化活动,对广大师生进行廉政教育;组织参加全国、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获教育部表彰4项、教育厅表彰17项。
  二是“一院一品”。各学院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品读马列经典·坚定理想信念”“星耀教院”“国际文化节”“绿色校园·魅力农规”“青春扬艺·筑梦未来”“青春健康季”等为代表的活动品牌。今年,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一院一品,争奇斗艳、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文化魅力和专业特色。
  三是品鉴经典人文。学校建有人文生态馆,辟有红色文化展示专区;专题开设国学十讲课程,出版《国学十讲》教材;学校学报设立“梵净国学”专栏,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有《梵净国学集刊》;举办“道德大讲堂”系列讲座,开展“梵净词中意·武陵诗话里”诗词大赛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树有梵净名人雕像群,设立了田秋最高教学奖,成立了田秋写作学院,充分运用梵净先贤涵养师生人文情怀。
  四是美育塑心灵。学校获批文化部非遗传承人培训基地,多次参与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活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省级一流课程《旅游商品设计》中,有“刺绣”“傩面具雕刻”“核雕石雕”“民族手工艺文创产品研发”等特色模块,师生原创作品“苗族四面鼓”“鱼龙图”“鸽子花”等系列刺绣产品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礼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艺术展演与民族戏曲进校园、大学文化与标识产品创意设计、“红色记忆”美术创作采风、乡风墙画助力脱贫攻坚、旅游产品设计与研发、艺术写生作品展、摄影书画展等美育活动,弘扬美育塑造心灵。专场歌舞诗《梦想飞翔》荣获铜仁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作金奖。2018年,师生作品获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二等奖两项、全省一二三等奖60余项,第二届贵州省大学生《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校园情景剧大赛三等奖、“美丽贵州?美好生活”作品征集大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贵州赛区竞赛二等奖。

    (三)搭建广阔实践育人平台,烙印奋斗足迹

    学校主动融入铜仁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广阔实践育人平台。与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深度合作,致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发挥主力军作用,多次承担地方政府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今年,在“乌江魂·土家情”沿河县成立30周年文艺演出、乡风文明助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文艺演出、铜仁市文创大会等活动中承担了组织、策划、编创、演出等任务,参与师生达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积极参与教育部、团中央、省教育厅、团省委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多次受到表彰和好评;选送的创新创业项目创历史新高,推送的文创作品屡获大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开展理论辅导、决策咨询、社会调研、项目论证等活动;承担“武陵山现代医药物流园标本馆”“沿河沙子空心李产业发展技术研究与服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等地方服务项目180余项,开展社会服务1000余人次,开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活动500余人次。
  明德的活力源泉激发师生的科研热情,他们秉承“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的理念,以扎根大山、服务地方为己任,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科研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近50项,获项目经费9000余万元,获全国全省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1项。2018年,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排名贵州地方高校前列;在十二届社科评奖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明德的力量烙印奋斗的足迹,广大师生把“明德印记”写在了黔东大地上。

    (四)塑造身边榜样示范群体,镌刻荣耀印章

    学校坚持构建明德与卓越荣誉体系,塑造身边榜样群体,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立了明德学生最高奖,构筑明德荣誉殿堂。先后培养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张蕾,见义勇为与死神抗争的“贵州好人”何林霞,点亮生命之光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辉,获得13项专利授权的陈世德,发表11篇学术论文的杨圆,抗灾济困的老挝籍留学生宋琦、陈睿以及“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等一大批明德英才,鲜活地诠释了“明德”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设立了卓越教育奖,构建了卓越教育教学荣誉体系。先后有56位教师获得田秋最高教学奖、教学名师奖、卓越教育管理奖。同时,涌现出了全省高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李怡净,铜城仁者田仁碧,铜仁十大杰出青年石维、张绍阳,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建强、十佳贵州诚实守信好青年张钱等一大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群体。“明德印记”镌刻下他们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荣耀印章”。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明德印记”越是深深烙印,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越是更加强劲,学校办学形象备受赞誉。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必须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拓展,打通思想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校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抓一流党建,促双一流建设”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坚强保证。
  学校获批贵州省首批应用转型试点高校、全国百所应用转型示范高校,增列为贵州省硕士授权建设单位,荣获贵州省首届“高校文明校园”、全国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2018年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学界对我校办学给予充分认可,2018年第七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既全省高校学报现场会、“改革开放与新时代”学术论坛、第十六届亚洲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等在我校召开。我校良好的办学形象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多彩贵州网、“贵州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号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学校的办学得到了铜仁市委、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决定划拨1.5亿元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

    五、努力方向

    走进新时代,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让“明德印记”更加熠熠生辉。一是政治站位要更加高远。要深刻领会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统一领导,更加有力地引领全校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二是政治担当要更加务实。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更加务实的精神,深入推进思政工作,把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师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是中国特色要更加鲜明。要切实在办学实践中更加凸显思想政治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是立德树人要更加深入。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铜仁学院立德树人新篇章!
  我们坚信,在各位评审专家悉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铜仁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976次访问,全刊已有1875852次访问